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大愛台-蔬果生活誌-返鄉務農-連結土地與自然-20140802


大愛台-蔬果生活誌-返鄉務農-連結土地與自然-20140802
 
封面故事要帶您來看看,羅元鴻與蔡佳蓉夫婦,從都市返鄉下田耕作,並推廣家鄉特色與創­作結合的生活故事。

影片連結請點入: http://youtu.be/9AxsnKk2RKQ

美濃九芎林-看天吃飯的{田}-看天田


謝天謝地!天公爺有保佑喲!下午落大雨,[看天田]有足夠的雨水來打水田耙平!

下午看到落大雨當時,心中感受體會到到九芎林庄先民以前耕作田種稻時,

盼到雨水落下來時的那種激動與感恩的心情!

也感謝打田哥配合隨時待命來打田!

這看天吃飯的{}種出來的{}—(看天米)

也就是上天恩賜照顧的米 ….

孝伸師: 鍾理和的日記寫到,一年做乾旱,有農人插了三次秧都乾死,只好種蕃薯了!

美濃獅子頭圳第三幹線的混泥水很營養!


[看天田]的水是用水管引自獅子頭圳第三幹線的水,
利用地勢的落差,流進[看天田]
要供水時要先把位於鄰田檳榔園的出水處塞住..水才會流到[看天田]!
放完水,記得要把此處的塞頭拿掉讓水一直流掉..
是因為水圳的水是帶很多泥沙的泥水,容易造成管路淤積不通,
通管路一次要3000!很貴的!
這是鄰田已經75歲的阿添伯母冒雨特別來交代的事!

我回來耕作種田,總是會遇到許多熱心的阿伯、伯母走向前來給我指導及建議!
阿添伯母今天問起[看天田]要不要租金?是多少?
阿添伯母聽我說了租金是多少之後便說:那你的肥料要撒多些,這樣穀粒才有重量..才賣有錢繳租金!

羅元鴻20140808

已經75歲的阿添伯母

要供水時要先把位於鄰田檳榔園的出水處塞住

放完水,記得要把此處的塞頭拿掉讓水一直流掉..

水圳的水是帶很多泥沙的泥水,容易造成管路淤積不通,

美濃農家處理"田菁"方法有三法


早上又看到一位我庄吳大哥背著割草機在除"田菁"...好開心!

這幾天新來的"里幹事"拿著地籍圖到有申報轉作的田區一一去檢查有無種下"田菁"等綠肥作物..

通常農家在檢查過後就會將"田菁".除裡掉..不然"田菁"長成樹就難處理了

農家處理"田菁"方法有三法:

1.      火來打過順便翻土!(打一分要700)

2.      直接用除草劑噴灑滅掉它!(這是美濃目前用最多的方式)

3.      用割草機去割除…(友善土地的方式)

羅元鴻20140808
 
吳大哥背著割草機在除"田菁"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南方客觀NO.48期-介紹果然紅鄉野學堂




果然紅                                                                                                                                           作者:張瑞芳

  果然紅-讓水果自然熟紅,一語道破自然萬物應有的生息,反思了人類一直引以為傲的科技力量。回鄉耕種,從慣行農法到自然農法,從化料栽培大量生產賣不出去到自然生長無量可賣,在人生加或減的生活中,體會到與土地共生養息才能踏實的納吐大地給的養分。羅元鴻、蔡佳蓉這對鄉野夫妻,就如閒雲野鶴般的隱居在自己熟悉的美濃田庄,悠遊在大地田野間似有若無的為自己的工作價值與生活態度,繪製與眾不同的人生地圖。

  羅元鴻、蔡佳蓉夫妻回鄉承接父母的耕地,從事網室木瓜的栽種,對農耕沒有多麼不同的耕種哲學,只是傳習著一般農民的密集、農藥、化肥的耕種方法,將收穫極大化,直至2009 年莫拉克風災將辛苦耕種的六分地木瓜摧毀到只剩不到二分地可繼續耕種,老天給的當頭棒喝讓這對夫妻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重新放慢腳步履踐長久以來想要到花東單車旅行享受與大地為伍的心願,也順便觀摩學習花東農友網室木瓜農場耕種方法,卻也不預期的認識了很多與地結善的有機農友,點燃了早已存在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農耕思維,重新檢視人與土地相互依存的價值。

  低度管理,不噴藥、不除草、不施化肥,也儘可能不用有機肥來追求產量,除了原來的六分木瓜園外,又租了附近的七分農地,也以自然農法依節氣栽種稻米、地瓜、蘿蔔、芭蕉等,有時也會休耕養息,對作物的照顧沒有費很多心思,雜草、病蟲害是透過大地萬物相依或相剋道理來平衡,減少人為的干擾,讓作物自然生長成熟,作物收成之時也會辦理採收活動分享成果順便行銷,雖然賣相不及一般,但也因口耳、網路資訊流傳有機品質保證,往往每一收成之際就早已預定一空,供不應求。

  羅元鴻、蔡佳蓉夫妻對土地友善的初衷,除用自然有機農法栽種使用土地外,也希望每一個生產者或消費者,可以透過友善土地的生產或消費模式來愛護環境,所以夫妻倆透過自己土地及所栽種的作物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場域,開辦了「果然紅鄉野學堂」來宣傳、教導友善土地的理念,以現場學、動手做的體驗課程或活動,讓參與者認識土地、踩在土地去感受土地的鬆軟溫度,體會大地無私滋養萬物的慈悲,人類應如何善待回應。夫妻倆也善用自己的專長結合在地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資源(黃蝶翠谷、雙溪熱帶母樹林、鍾理和紀念館、伯公祠、菸樓、夥房),提供團體或個人導覽解說,引領入境遊客深入了解美濃的自然人文景觀與生態保育,也提供自製客家風味餐供遊客品嚐。現在夫妻倆反而覺得透過鄉野學堂課程或導覽解說活動來推動環境教育,可以加乘人們「對土地友善」理念的實踐,也是支持他們持續推動的動力。

  有志一同的朋友,下次如果有機會到訪美濃,不妨到「果然紅鄉野學堂」體驗鄉野環境氛圍,也可以到他們的網誌、fb分享他們實踐「對土地友善」的點滴。



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