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我的書齋-鍾理和文學地景稻草人裝置【鍾理和先生百年冥誕】

我的書齋-鍾理和文學地景稻草人裝置(裝置創作者:羅元鴻)
媒材:稻草-鐵-多媒材

創作構思發想源自【鍾理和全集5-我的書齋】

在某一個冬日,當樹影斜過庭邊來時,那陰涼的黑塊觸動了我的心機。於是我搬藤椅,及另外一條圓型几凳以便置放稿紙和鋼筆水等,便在那下邊開始寫東西。我的書桌是一塊長不及尺、寬約七寸的木板,一端手托著,另一端則架在藤椅的扶手上。樹影刻刻移動,因而我也不得不追隨著移動,差不多每隔半小時便要移動一次。
   我極高興自己的發現,它實在太美了。在那裡寫東西既寫意、又痛快。那陰暗蔽塞的屋子和那窳破搖擺的桌子是連比都不能比的,就是世上所有的建築得最華美最富麗的書齋,都不會比它更好吧!

   你的書齋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但比起我面前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就顯得那麼渺小寒酸,俗不可耐。

   你的書齋也許華貴,而我的則簡樸,但我不愛你的華貴而愛我的簡樸。它因為是在天底下,光線富足;因為在山腰,居高臨下,前邊的山川、田園、村莊、雲煙、竹樹、人物,盡收眼底,眺望絕佳。你的書齋把你局限在斗室中,使你和外界隔絕;而我的書齋既無屋頂又無牆壁,它就在空曠偉大的天地中,與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一整體。有時我寫得倦了,便放下紙筆,抬起眼睛。白雲正悠悠地在舒伸、在變幻。有時它們集團地向西北方靜靜地移動著,雲影在下邊的山頭和田野上馳走奔逐,一忽光,一忽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

   田野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如果碰在農忙時期,則一面盡是繁忙地蠕動著的灰色點子,他們在翻掘大地,給人類找尋生命的養料,那景象緊張,但是和平、勤奮,而且快樂。


   還有嬝嬝的炊煙;遠山如黛。



你的書齋也許華貴,而我的則簡樸,但我不愛你的華貴而愛我的簡樸。它因為是在天底下,光線富足;因為在山腰,居高臨下,前邊的山川、田園、村莊、雲煙、竹樹、人物,盡收眼底,眺望絕佳。



稻草人[理和先生與挖石頭的老人]



我的書齋     -     鍾理和

一個文人大抵都有一間書齋,就像一位將軍有他的辦公廳,工程師有他的設計室,木匠有他的工作房。那裡面的擺設和裝潢都按著他的個性、趣味,和審美觀點加以調劑,一切都配合得十分得體。

 挖石頭老人2015年12月

他的工具很簡單:一支短短的尖嘴石挖,一隻畚箕,他頭戴破笠手執石挖,
蹲著身子不慌不忙專心一志地挖。
除開土和沙子,只要是石頭,則不問大小粗細都裝進放在腳邊的畚箕中,然後捧到路上來倒,粗的墊底,細的鋪面,更大的則用來砌邊。   

----文出自 挖石頭的老人理和

 挖石頭老人2015年12月

鐵英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